10月28日晚,为切实提升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,助力其探索高效课堂模式、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,为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一线教学鲜活案例,推动教学质量协同提升,数学与统计学院特邀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分校王志鑫老师,在A14-127教室为该专业学生作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交流”主题报告。学院副院长皮磊、指导教师代表郭建霞出席活动,张玲瑞老师主持本次报告。
报告中,王志鑫老师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全流程,将其系统梳理为备课、上课、作业布置、作业批改、习题课、错题本六大核心模块,每个环节均融入可落地的实操教学技巧。其中,备课环节紧扣课标与课本,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知识框架,同步规划适配的教学策略;上课环节立足学情与教学内容,灵活选择教学模式;作业设计采用分层策略,同时强调书写规范,以“正确率稳步提升”带动学生成绩进步;作业批改时重点捕捉共性问题,将典型错误转化为习题课核心教学内容;课堂教学中注重板书规范,通过清晰标注题号、使用三角板精准绘图等细节提升课堂效率;此外,还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错题并标注错误原因,构建可追溯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库。六大环节环环相扣,既夯实了教学系统性,又精准破解学生学习痛点,始终秉持“以生为本”理念,让教学回归“学会”本质。
“教无定法,核心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听懂、学牢;好的教学模式,本质就是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的模式。”王志鑫老师在交流中分享的这一观点,不仅为在场学生提供了教学思路,也为初中数学教师带来启发——教学提质无需复杂框架,关键在于将每个教学环节做细、做实,以扎实细节搭建高效课堂骨架,推动数学教学从“知识传递”向“能力培育”转型。
本次报告不仅将一线教学的鲜活智慧引入高校课堂,更成功搭建起“理论学习—实践落地”的关键衔接纽带。相信这些实操性强的教学方法,将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未来深耕课堂细节、锚定“以生为本”教学核心提供有力支撑,助力数学教学真正实现“教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”的提质增效目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