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型 |
课题 |
使用情况 |
中学名师获奖作品 |
教学设计 |
12.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(二) |
教学技能训练与竞赛I、数学教学论、教师技能训练、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等课程和环节中学生观摩、研讨。 |
18.2.1矩形(1) |
23.1图形的旋转(1) |
26.1.1反比例函数 |
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 |
15.1.1从分数到分式 |
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(1) |
4.1.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(第二课时) |
13.1 第一课时 轴对称 |
17.1 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 |
13.3.1等腰三角形 |
8.2.1消元--解二元一次方程组(1) |
一次函数小结 |
8.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(2) |
旋转章末小结 |
|
中考折叠专题----最值问题 |
|
教学课件 |
12.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(二) |
教学技能训练与竞赛Ⅲ、数学教学论、教师技能训练、教育研习等课程和环节中学生观摩、研讨。 |
18.2.1矩形(1) |
23.1图形的旋转(1) |
26.1.1反比例函数 |
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 |
15.1.1从分数到分式 |
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(1) |
13.1 第一课时 轴对称 |
17.1 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 |
4.1.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(第二课时) |
13.3.1等腰三角形 |
8.2.1消元--解二元一次方程组(1) |
一次函数小结 |
8.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(2) |
中考折叠专题----最值问题 |
教学视频 |
12.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(二) |
教师技能训练、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、教育实习、教育研习中学生观摩、研讨。 |
18.2.1矩形(1) |
23.1图形的旋转(1) |
26.1.1反比例函数 |
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 |
15.1.1从分数到分式 |
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(1) |
13.1 第一课时 轴对称 |
17.1 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 |
13.3.1等腰三角形 |
8.2.1消元--解二元一次方程组(1) |
一次函数小结 |
8.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(2) |
旋转章末小结 |
中考折叠专题----最值问题 |
例题精讲 |
圆柱模型 |
国培省培计划教学素材 |
专家讲座视频 |
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初中部分、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(试行)》解读 |
教师技能训练、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、专业认识实习、教育实习、教育研习中学生观摩、研讨。 |
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革 |
现代教育技术在“空间观念”与“几何直观”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|
利用数学技术资源,减负增效助力教学 |
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|
案例研讨:开展数学实验,培养学生创造才能 |
《图形的位置与变换》典型课例研课 |
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 |
基于技术的初中数学校本研修(课例研修) |
学生作品 |
主题班会设计 |
清明祭英烈,共铸中华魂 |
实习、教育研习、班主任工作概论等环节中学生观摩、研讨学习。 |
做追光者,不如自己成为光 |
正视挫折,走向成功 |
缅怀革命先烈,感恩幸福生活 |
拒绝“焦绿” |
对校园欺凌说“不”,不做沉默的羔羊 |
拒绝拖延,提升自我 |
数学文化宣讲作品 |
笛卡尔--最浪漫的数学家 |
《数学文化》课程中小组作业,学生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、制作课件并进行汇报。 |
斐波那契的兔子 |
傅里叶级数的起源 |
解析几何的发展进程 |
九章算术概述 |
黎曼积分与勒贝格积分的区别与联系 |
莫比乌斯环 |
数学归纳法 |
泰勒公式 |
探索黄金分割的奥秘 |
微积分由来 |
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—对数判别法 |